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虐恋与女权 少数派的观点及性本能侵略之争

 
点击看大图
  虐恋一词出自英文,是施虐倾向和受虐倾向二者的合成词。虐恋现象最早发现于十七世纪末,首先出现在文学活动和一些商业性虐待服务中。最早的虐恋文学当然首推法国作家萨德和奥地利作家马索克的作品,恋一词即是由心理学家艾宾通过他们的名字创造出来的。
  在当时,尤其是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其地下色情文学的一个主要潮流就是虐恋。最明显的是当时的英国人对鞭笞的强烈爱好。以至如今欧洲大陆上仍把鞭笞行为称为英国恶习。
  
现在的一般文学史对虐恋的文学作品都只追溯到萨德,其实在萨德之前虐恋文学就已存在,但基本上都是地下色情小说,文学价值不高,因此很少有人读它们,记得它们。虐恋作品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虐恋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萨德的作品、马索克的作品和《O的故事》等,它们是了解虐恋文学的必读书;其次是主流文学作家带有虐恋色彩的作品;最后是虐恋色情文学和大众传媒中带有虐恋色彩的作品。
  
虐恋是女权主义理论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关于女性天生有受虐心理的观点,不仅文化界持这种看法,医学界有这种看法。
  
对于女权主义来说,关于女性是否天生有受虐倾向的问题一直是个敏感的问题。如果女性的受虐倾向是天生的,那么男性统治的社会结构就有了心理学的基础。
  
女权主义认为,虐待狂是仇视女性的男权文化的必然表现,是利用女性内心最深处的性欲来强化男性的统治,使这一统治看上去是自然的。
  
关于虐恋的发生率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是根据金赛调查,男女两性中各有四分之一在性行为中都会因轻度的咬和被咬(不到咬出血的程度)而动情;相当数量的人的性行为,有轻度的攻击性和粗暴行为;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男性和百分之十二的女性被调查者承认,自己会因为听到包括强奸、捆绑、镣铐、鞭打和责罚这类情节的故事而动情;有更多的女性倾向于把自己想象成受虐的角色,当然也有少数男性因为把自己想象为受虐的角色而动情。
  
在虐恋和受虐想象问题上有着这样几种立场:第一种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以施虐心理为男性固有特征和以受虐心理为女性固有特征的立场;第二种立场是女权主义的批判上述理论的立场;第三种立场是以福柯为代表的视虐恋为权力游戏和纯粹的感官享受的立场。
  
弗洛伊德说:“虐待症的根基,不难马上在正常人身上找到。多数男人的性欲之中都混合了侵略性和征服欲,表现在生物学上者,使得他向性对象求爱的时候,如果不曾遭遇阻抗让他去克服,便觉索然无味。故而虐待症可以说是性本能里侵略的成分之独立及强化。”
  
弗洛伊德认为虐待症与被虐待症在性错乱现象之中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其中主动与被动之间的强烈对比原是性生活里常见的特性。一种被普遍地接受的观念认为,粗暴地对待女性,似乎能够增加男性的魅力。
  
尽管弗洛伊德承认受虐心理在男女两性中都存在,他还是把受虐心理当成女性特征来看待,甚至认为男性的受虐心理也是其女性化的表现。有什么理由将两性都有发生的某种心理特征武断地确定为女性特征呢?
  
而在福柯看来,现代的性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在于将注意力从求爱过程转移到了性活动本身上来,虐恋就具有性实践的全新艺术以及性实验的意义,它的目的在于探索性活动的全部内在可能性。
  
为虐恋做过大量辩护的罗宾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关于性少数派所具有的革命性的观点。她对性持有同福柯一样的看法,认为像性别一样,性也是政治。性被安置在权力体系中,政府及各种社会机制都把性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这些机制除了政府,还有法律、警察、教会和教育。
  
其实,有证据表明,受虐狂倾向的发生率在男性中要远远高于女性。对此有人做出如下解释认为,受虐狂可能是出于对性的一种内疚或罪恶感而自责自罚的表现,借对痛苦的接受以显示自己的情爱。这种情况在男性中较为多见的原因在于女性在正常的性行为中多已具有了屈服和顺从行为,因此,受虐行为对加强女性性刺激作用不大。
  
可以看出,虐恋的本质就是统治与屈从,双方于不同的活动中寻求快感。它可以包括了性,但不是必须包括。从路西法、贝利亚到马斯特和吉贝尔,无一例外的存在着统治与屈从的关系。屈从者通过自己彻底的降服得到对方的爱与关注,同时也就占有了对方,掌握了对方,控制了对方,使对方不能摆脱自己的束缚。这是他的期望,决定了他的命运。变态、伤害、快乐、屈辱,将继续缠绕着虐恋者,他将承认这些特性,它们就是他的期望,它们就是他的命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