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试述一代词帝李煜之婉约词的艺术成就


试述一代词帝李煜之婉约词的艺术成就 - 阿里郎 - 阿里郎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在文学艺术上有所建树的名家,可谓是枚不胜举。但如果是单从有着特殊地位的国君来考虑,在文学艺术上真正称得上是名家大师级的,那就聊聊无几了。而南唐后主李煜,无疑是这聊聊无几中的其中一个。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继位,在位时间15年,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极其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因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词,而被后人称为“千古词帝”。
试述一代词帝李煜之婉约词的艺术成就 - 阿里郎 - 阿里郎
         宋以前的唐及五代,有诗人开创早期词的“花间词派”,择其精华,俱辑录在《花间集》中,但早期的词作,题材狭隘、浮靡,正是自李煜始,词风渐转,以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稍后才有了北宋时期婉约派,期间的词人以婉约派四大旗帜为代表:“闺语”李清照、“别恨”晏珠、“情长”柳永、“愁宗”李煜。四旗中号“愁宗”的李煜,就是笔者在本文着重要说的人物。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较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来之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词。皆成于此。这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现存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疑为他人伪作,《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存疑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其词主要收录在《南唐二主词》(和乃父李璟)中。
试述一代词帝李煜之婉约词的艺术成就 - 阿里郎 - 阿里郎
 下面笔者就试述几首李后主代表作的艺述特色: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绡,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所寄寓的感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极高的文学素养,是做不到的。
试述一代词帝李煜之婉约词的艺术成就 - 阿里郎 - 阿里郎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这两首词,是后主降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诗人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短短五十六字,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者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出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似乎是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暗描江山易改,“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难怪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这首词作者填于降宋后那一年多半臣半囚的时光,也是生前所作的最后一首诗词,可以说是后主的绝笔之作,作此词不久,李煜便被宋太宗赵光义派人毒杀,因此,此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古绝唱。
  俱往矣,虽然,一代词圣李煜离开我们,整整千年有余,但他所留下的这些凄惋、悲怆的不锈篇章,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相信再过千年,仍将为以后的人们所玩味和吟诵!
  二零一一年二月一日夜于书斋
试述一代词帝李煜之婉约词的艺术成就 - 阿里郎 - 阿里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